當前位置:首頁>動態要聞
                      山東青島:楊家山里“原山原水原生態 原汁原味原生活”
                      時間1:2022-11-09 文章來源:青島市農業農村局 文章作者: 【 字體:  】 打印本頁
                        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楊家山里片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獨特的自然稟賦,充分挖掘歷史和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實施 “片區化規劃、景區化建設、生態化提升、文旅化融合、產業化聯動、黨建化聚力”六化并舉,探索出楊家山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路徑。

                        

                        浪漫春花中的楊家山里  

                        一、打破行政村村莊界限,片區化規劃,統籌區域發展新布局

                        楊家山里片總面積23平方公里,由楊家山里一村、二村2個行政村組成,包含上溝、墩上、黃泥巷、東南崖、西北莊、大下莊、墨城安、后石溝8個自然村,現有村民982戶、3017人。聘請浙江大學編制了《楊家山里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以上溝、墩上、黃泥巷三村為核心區,主打“原山原水原生態、原汁原味原生活”,以東南崖村為核心區建設楊家山里紅色教育基地,以后石溝村為核心區建設鄉村影視基地。通過區域統籌,在片區內實現揚長避短、優勢互補,防止了建設上的零打碎敲,實現了基礎設施統一布局,維護了區域規劃的整體性,保障了建筑風格的一致性。

                            

                        楊家山里田園會客廳

                        二、推多主體市場化發力,景區化建設,推動建設品質新升級

                        以市場化方式強化資金保障,根據新區工委管委的統一安排,以街道為主體,以國企為主力,投入資金1.5億元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提升。主要實施了六大工程,分別是基礎設施配套工程(道路提升面積90000平方米、路燈306盞、橋梁2處、停車場7處)、河道治理工程(清淤、攔河壩、護坡)、建筑外立面修繕工程(外立面修繕面積約26000平方米)、村容和環境整治工程(綠化面積35000平方米、景觀節點38處)、村莊導視系統工程(村莊導視設置50處)、支路小巷鋪裝工程(鋪裝面積為30000平方米)。以文化經營提升內涵品質,緊扣全域景區化要求,制定景區管理標準,打造符合鄉村格調、彰顯特色的精致節點,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山水田園美在其中

                        三、促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生態化提升,打造生態宜居新家園

                        以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改善為重點,帶領村民共建共治共享,實現生態化提升,打造宜居宜游宜業的新農村。

                        一是堅持不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小廁所連著大民生,片區內雙甕式改廁比例達到90%以上,給水實現了分戶計量控制,解決了廁所沖水問題。以三種模式實現污水處理全覆蓋,對以管網收集污水的戶,實現“連片整治、模塊化處理”。

                        二是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做好分類宣傳工作,將垃圾分類納入農村兩委干部責任清單,實施黨員包戶;街道專職干部進入街道中小學課堂逐班培訓。每村集中設置一至三處垃圾集中收集點,在楊家山里片區8個村,實施典型帶動,街道給每戶配備4個垃圾桶。

                        三是推行美麗庭院創建。街道成立“美麗庭院”創建突擊隊,定目標、分任務、明責任、抓落實,要求村民人人參與戶戶達標。

                        四、統紅色本色綠色本底,文旅化融合,探索鄉村旅游新路子

                        楊家山里片區,紅色是本色,綠色是本底,街道以“紅+綠”彰顯片區特色,以文旅化融合探索鄉村旅游新路子。

                        一是弘揚紅色文化。楊家山里紅色教育基地自2019年7月1日揭牌啟用以來,累計接待工委(區委)常委班子等1000余場次、4萬余人,被命名青島市首批干部黨性教育基地和新區首個黨史學習教育基地,為片區凝聚了大量人氣,真正成為休閑文化旅游體驗的“新引擎”。

                        二是發展生態旅游。楊家山里是遠近聞名的“櫻桃之鄉”,櫻桃種植面積2600多畝,櫻桃種植歷史悠久,品質高、口感好,已連續舉辦19屆櫻桃采摘節,2021年5月櫻桃采摘節,楊家山里接待游客7萬余人,旅游收入達300萬元。目前街道正在申請“楊家山里櫻桃”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定,已完成“鐵山后石溝”影視、綠茶、板栗等10個大類的商標注冊,依托特色農產品產業資源,擦亮生態旅游名片。

                            

                        楊家山里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五、一二三產業互融互促,產業化聯動,拓寬農民增收新渠道

                        產業聯動,互利共生,抱團發展,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街道建立健全“國有資本做配套、多元資金做產業”新機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拉長,讓片區的綠色生態農產品“身價倍增”,價值鏈不斷提升。

                        一是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為解決果農后顧之憂,引進了總投資800萬元尚臻百果酒莊項目,主要在楊家山里片區收購櫻桃、桑葚等水果加工,現有果酒8個品種。目前片區綠茶種植面積500多畝,優質茶葉品牌不斷涌現。

                        二是鄉村旅游全年興旺??偼顿Y8000萬元占地1000多畝的齊長城百果園項目,種植月季300多個品種,是一處集采摘、觀光、研學、休閑于一體的3A級景區。大下莊村引進占地500畝的永根杜鵑園項目,引進近300個品種80萬株杜鵑以及紫藤、芍藥、繡球等花卉,形成一條集“研發—實驗—展示—生產—應用”于一體的產業鏈。片區內總投資7000萬元占地200畝的月季山冰雪大世界項目,滑雪期長達75天,日接待能力可達3000人次。

                        三是鄉村影視初具規模。投資2400萬元建成后石溝村鄉村影視基地。引進鄉村影視題材清新田園劇《溫暖的味道》,該劇已成功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脫貧攻堅重點項目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電視劇片單。

                        六、強組織引人才創機制,黨建化聚力,建強基層戰斗新堡壘

                        一是建強基層黨組織。以提升片區農村黨支部組織力為核心,發揮支部尤其是村黨支部書記在鄉村振興中“領頭羊”的作用,通過下派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指導員、選調生等提升農村兩委班子的戰斗力。

                        二是強化人才支撐,助力鄉村振興。既“筑巢引鳳”引進外來人才,又就地孵化培育本土人才,建立鄉村振興人才庫,聘請專家教授、行業技術能手進村開展技能培訓,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三是創新工作機制,實施“六共六聯”工作法。推行“組織共建、事務聯商,產業共促、發展聯盟,聯勤共治、網格聯動,服務共融、團隊聯辦,資源共享、品牌聯育,文明共筑、實踐聯創”的工作機制,構建“黨建區域化、發展融合化、治理網格化、服務社會化”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

                        

                        絡繹不絕的農夫市集

                        通過多年的持續發展,楊家山里片區生態環境實現“持久美”,上溝村、后石溝村、大下莊村、東南崖村、黃泥巷村、楊家山里一村陸續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山東省傳統村落、山東省美麗鄉村示范村、山東省美麗村居,楊家山里片區被評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新典范地區”。集體、村民增收實現雙贏,片區建成300畝以上的規?;鷳B園區14個,年旅游收入2000多萬元,村民人均增收1萬元,村集體收入年增長10%以上,實現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豐收”,真正將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產業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片區集聚了總投資近33億元楊家山里田園綜合體、3A級景區齊長城百果園、月季山冰雪大世界永根杜鵑花海等生態產業項目,讓生態園變為“金銀園”,實現產業發展和生態改善的良性循環。

                        楊家山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告訴我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文化引領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魂,組織保障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堅強基礎,產業興旺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美麗鄉村建設堅持“內外兼美”杜絕“形象工程”,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激發美麗鄉村建設內生動力。

                      相關附件:
                      被差劲上司疯狂的侵犯